“菜篮子”让人放心吗
□ 阮红松(湖北·松滋)
我每天到菜场买菜,总是挑最新鲜、外观最漂亮的蔬菜买,如果碰上从偏远山区运来的菜,更是如获至宝,因为那是在没有污染的环境里种出的“绿色蔬菜”。前不久我到山区办事,顺便到一个菜农朋友家去玩。朋友很热情,杀了只土鸡招待我。烧菜时,他让我到他家菜园里拔一个白萝卜。菜地就在他家门口,种着五花八门的菜,我很快就找到了白萝卜地。那萝卜长势喜人,个个都像顽皮的胖娃娃似的,半截都伸出泥面来了。我拔了一个足有3斤重的白萝卜提进了屋。
“错了,你咋拔这个呀。”朋友把我说愣了,我惊讶地望着他,这么大的萝卜我难道还能认错?
朋友也不多说,就自己下地寻萝卜去了。他轻车熟路地来到菜地最不起眼的一角,指着一小块圈起来的菜地对我说:“拔这里的萝卜。”我仔细一瞅,这块菜地跟刚才那块菜地大不一样,所有的菜都长得又丑又小。就说萝卜吧,菜苗稀黄,萝卜也没长出土。我拔了半天,才从土里拔出一个又细又长的萝卜。朋友说:“那边的萝卜是挑到市场上卖的,这块地里的萝卜才是专门种给自己吃的。”
他告诉我,那一片“朝气蓬勃”的菜园,是按照“市场需要”种的,为了让菜长得快,就用化学肥料和激素催;为了让它们长得“漂亮”,就用毒药灭虫。这样种出的菜,绿油油的格外抢眼。而这块“自留地”里的菜,施的是农家肥且手工捉虫,没用“化学武器”,因此菜不仅长得慢,还又小又丑,但营养和味道好。
原来如此!菜农从来不吃送到菜市场去卖的菜。
我问:“为什么不拿‘自留地’里的菜卖给城里人呢?”朋友直言不讳地说“菜长得慢、周期长,赚不到钱。而用‘化学武器’种出的菜长得快、外观漂亮,好卖。”
过去我一直以为,“绿色蔬菜”就是没有被环境污染的蔬菜,却从没想过,在经济利益驱动下,“污染”已渗透到种植“技巧”之中。而这种发源于内心的“污染”,光靠保护环境是解决不了的。
从此以后,我对菜篮子里的菜愈加小心了。
原载于《同舟共进》2012年第12期,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