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幸福广东,关键在“还富于民”
□ 温思美(民盟中央副主席、广东省政协副主席、民盟广东省委主委、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)
“加快转型升级,建设幸福广东”这个口号的提出,标志着广东整个发展观念、执政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。为何这样说?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从推动改革开放,加快经济发展,建设“和谐广东”的“十一五”期间到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,更要在社会政治转型方面取得阶段性进步。“建设幸福广东”的提出,体现了执政党在不同发展时期执政理念的进步,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的目的,也更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,这是非常重要并具有战略意义的。这是我对“幸福广东”的第一点体会。第二点,“建设幸福广东”与加快广东整个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,没有这个模式的转变,就会成为无本之源。第三,“建设幸福广东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要特别防止出现“政绩工程”和一窝蜂上、不可持续的所谓“幸福观”。回顾过去,我们国家的很多事情通常首先是执政党提出一个理念、一种口号,然后逐渐转化为社会的认同,再逐渐地转化为各个阶层、各个界别的行动规则,最后落实为一些具体政策,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“运动”——这个“运动”不是贬义的,而是全民参与、全民认可的一致行动,行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方面往往在决策者。决策者为了顺应这种社会的一致认同和一致行动,有可能将运动推向所谓的“高潮”,这就可能导致有些地方不正确地理解“幸福广东”,导致一些“政绩工程”、一些竭泽而渔式的不可持续的方式。关于这点,汪洋书记在政协会议开幕下午的各界委员、代表的座谈会上也特别提到了。
……
(共2099字)以上文字节选自《同舟共进》杂志。邮发代号:46-56,订阅电话:020-3830 8908(发行部)